阿拉善盟新增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发布日期:2025-03-18 11:06
- 浏览次数: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入选942人,内蒙古入选28人,阿拉善盟入选5人,分别是蒙古族民歌(和硕特民歌)项目传承人敖云别立格、沙力搏尔式摔跤项目传承人阿拉腾乌拉、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项目传承人格日勒、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项目传承人段丽珍、蒙古族养驼习俗项目传承人敖云其木格。至此,阿拉善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增至12人。
敖云别立格,女,蒙古族,1949年出生。自幼跟随祖辈和父辈深入学习传统原生态阿拉善和硕特长调民歌,至今已精通300余首阿拉善和硕特、喀尔喀长调民歌,并收集整理200余首长调歌名、350余首长调歌词。2003年,她创办了《民歌回荡的乌力吉赛罕》牧民传统文化节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12届;2012年,建立《乌力吉赛罕》阿拉善民歌北部培训中心,常态化组织开展培训班;2013年,举办“敖云别立格杯”民歌大赛,吸引了500余名民歌爱好者积极参与,至今已举办7届;自2017年起,建立长调民歌学习微信群9个,采取线上学习交流和比赛奖励的形式,不断扩大非遗传承范围,现有200余名学员参与其中。2007年,荣获国际蒙古族长调民歌演唱电视大奖赛非职业组荣誉奖;2008年,荣获八省自治区首届蒙古族歌曲电视大赛蒙古语非职业组优秀奖;2009年,被盟委宣传部评为全盟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挖掘、整理、推广、普及工作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奖;2015年,荣获全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成果展示活动老年组第一名。
阿拉腾乌拉,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自22岁起,他便投身于沙力搏尔式摔跤的保护与传承事业。沙力搏尔式摔跤在阿拉善民间只保存了12个技巧动作,他经过深入挖掘,将失传的技巧动作恢复到36个,同时将《沙力搏尔式摔跤规则》上呈至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审核通过。2005年,他组织成立了阿拉善·中国沙力搏尔摔跤协会、沙力搏尔研究中心以及传承基地,为社会培养了超过2万名摔跤爱好者。在摔跤生涯中,先后多次参加国家、自治区、盟市级比赛,荣获冠军28次,季军37次,2003年获沙力搏尔金腰带,获布尔古德称号。自1985年起,他撰写了70余篇关于沙力搏尔式摔跤的论文,2004年编写《沙力搏尔摔跤》(内参)一书,2007年编辑整理出版《沙力搏尔》一书,2009年撰写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发展方向》论文被收录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2021年为中小学体育课编写了《沙力搏尔摔跤导读》。此外,2018年,他组织拍摄了以沙力搏尔式摔跤为题材的剧集《一代跤王搏克夏力宾》;2020年,他将沙力搏尔式摔跤搬上舞台,参与编排舞台剧《搏克夏力宾》,担任民俗顾问、技术指导,并亲自出演主角夏力宾。
格日勒,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自2005年起,她专心致力于马鬃绕线堆绣的技艺传承,定期在苏木镇、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培训活动,至今已累计为600余名学员无偿传授技艺,多次应邀前往兴安盟、赤峰市、内蒙古农业大学、阿拉善技术职业学院等地传授知识。2018年至今,她坚持每周三前往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学校传授马鬃绕线堆绣工艺,多年来从未间断。此外,她还成立了阿拉善左旗金钢马鬃绕线丝绣有限公司,有效解决了32名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创办了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提供展示展览服务,年均接待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格日勒因其卓越贡献,先后获得2020年度全国薪火相传助力扶贫杰出贡献者、2020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特别提名奖、北疆工匠、自治区民族服饰工艺大师、自治区蒙古族刺绣大师、2021年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段丽珍,女,汉族,1956年出生。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她专门成立了地毯织作“名师带徒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传帮带工作,目前已培养学徒30余人,其中大多数为下岗失业工人,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再就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工作室不仅拥有了超过1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还在部分学徒家中建立了8个生产点,配备了10台地毯织造机具,储备了60余份生产图纸,聚集了16名从事学习和生产的地毯工人,每年可生产各类仿古地毯、挂毯、车垫、沙发垫等200余条。近年来,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力求在保持阿拉善地毯织造工艺精髓的同时,拓展产品种类,先后开发出挂毯、车垫、沙发坐垫、马鞍坐垫等诸多产品。2012年,她荣获国家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传承人展示奖;2015年,荣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品“飞马奖”铜奖;2017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手工艺精品大赛优秀奖;2020年,在阿拉善盟“巾帼建功 匠心筑梦”妇女手工艺文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敖云其木格,女,蒙古族,1958年出生。作为阿拉善盟双峰驼协会的骆驼专家,她是一位集养驼、训驼、赛驼、驼具制作等技艺于一身的优秀牧驼人。她建立了戈壁红驼养殖基地和驼具制作基地,目前拥有骆驼500峰。她常态化组织开展全旗性骆驼文化那达慕,包括赛驼、训驼、搓驼绳、削鼻棍、优良母驼评比、挤驼奶表演等活动;2008年,她独自举办全旗首届戈壁红驼文化那达慕;2013年,她承办了阿拉善盟第四届骆驼文化节暨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牧民敖云其木格第二届骆驼文化节;2015年,制作发行了驼具制作技艺敖云其木格养驼习俗画册,该作品集中展示了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骆驼文化的精髓,是敖云其木格发展养驼业的汗水结晶。她所制作的驼具不仅适用于骑乘和驮运,而且造型美观,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备观赏和收藏价值。截至目前,她已培养学徒20名,先后被授予全区“百佳牧民奖”、2010年度骆驼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功勋牧驼人”2021年度区级优秀传承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