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艺通心 阿拉善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日期:2023-12-29 12:38
-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公共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全盟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各乌兰牧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惠民活动6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2万余人次,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提供多元化优质公共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乐享惠享畅享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服务。一是总分馆联通上下,好资源共建共享。建成文化馆分馆31个,图书馆分馆52个,图书馆流动服务点128个。吸纳社会力量建成少儿分馆1个,阿拉善盟图书馆建成为自治区图书馆分馆,各旗政府所在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二是打造新型阅读空间,焕发公共文化服务新活力。阿拉善盟图书馆进行场馆提升开放式改造,打造集阅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在优化阅读空间及提升读者体验的同时,有力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效能。三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效,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全盟4个图书馆被评为等级馆,上等级率达100%。阿拉善盟图书馆、额济纳旗图书馆分别晋级为一级馆、二级馆。四是打造智慧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阿拉善盟图书馆升级馆内借阅系统,将线上借阅服务嵌入微信公众号,支持馆藏检索、借书、还书、续借、数字阅听等服务,推行“信用阅+”服务,安装新型借还书一体机、智慧书架、图书检索机等设施设备,组织实施完成2023年“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项目”建设任务。
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出新出彩。一是深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共享文化艺术成果。各级文化馆围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举办钢琴大赛、广场舞大赛、群众合唱展演等群众文化示范活动。以文化服务基层为核心,开展“订单式”“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志愿服务,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通过音乐党课、文艺辅导等形式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年均辅导550余次,服务2.4万余人次。二是创新博物馆服务方式,让文化历史“活”起来。各级博物馆创新工作思路,丰富社教活动,以“流动博物馆”“暑期小小讲解员”“中华赞·赞中华”—“双减”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等为载体,定期开展“七进”社会教育活动75场次。深入挖掘文物历史价值内涵,举办《居延汉简中的“兼行”与“调守”》《岩画研究新方向及内蒙古岩画介绍》“琢骨生花 品鉴非遗”等专题讲座、文物沙龙活动。阿拉善博物馆常态化坚持开展展览展陈“引进来”和“走出去”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引进“寻觅,那一抹蓝——烟台市博物馆藏金属胎珐琅器精品展”“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人民公仆 大爱无疆——孔繁森生平事迹展”“锁之韵——三明市博物馆馆藏锁具展”等展览6个,“多彩阿拉善——民俗文物展”“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展览在上海、陕西、山东等地巡展;积极打造特色展览展陈,“大漠史刻 东西互鉴—阿拉善岩画专题展”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三是培育“善读”全民阅读推广品牌,推进“书香阿拉善”建设。各级图书馆以“善读”全民阅读品牌创建为引领,打造“五彩童心 善读有我”“善读荐书”“阅享云端 善读有我”等子品牌,连续举办“阿拉善文化讲堂”“音乐沙龙”等各类品牌活动,开展“迎中秋·庆国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写给嫦娥的一封信”“端午游园会”“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2023年,开展各类亲子手工、读者阅读、理论宣讲等线上线下活动2000余期,惠及读者9万余人次。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助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一是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沃土,唱响时代好声音。各乌兰牧骑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个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创作推出舞蹈《大漠印记》、歌曲《驼乡阿拉善》、器乐《领航》、小品《幸福像花儿开》等文艺作品42部;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复排提升剧目《东风-呼啸起》《胡杨红》,为展示地方文化魅力、提升阿拉善知名度发挥巨大作用;二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精品力作频频出圈。各乌兰牧骑获得区内外各类奖项54项,其中小戏《空巢老人》荣获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剧目奖,盟乌兰牧骑群舞《大漠印记》荣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服装奖。三是群文精品赓续文化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阿拉善盟群文精品创作厚植阿拉善特色文化土壤,延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元素,创新表达方式,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舞蹈作品《炫舞戈壁》获得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群星奖”,《舞韵阿拉善》获得“舞动北疆”全区第五届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赴山西大同参加全国广场舞展演,音乐作品《陶布秀尔赞》获得自治区“群星奖”入围奖,曲艺作品《噔搏》《城镇与乡村》和《公驼赞》获得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曲艺展演节目、表演一、二等奖,美术作品《万古精灵》获得第二届全区美术作品展金奖。
文化惠民活动暖人心,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一是发挥优良传统,乌兰牧骑惠民助民持续深化。各乌兰牧骑以“八项职能”准确定位,全面加强基础业务建设,通过采取“阵地演出+流动演出+入户演出”的服务模式,实现惠民演出全覆盖。今年以来,各乌兰牧骑充分发挥短小精悍、一专多能的特色优势,深入苏木嘎查、军营部队、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送文明”“百团千场下基层”“乌兰牧骑月”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482场,惠及观众达34.9万余人次。通过“送文化”工作机制,对机关单位、文艺团体、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文艺辅导共1085次,发挥乌兰牧骑在繁荣基层文化、引领文明风尚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阿拉善盟图书馆、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文化站、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文化站入选2021—2022年度全区基层文化十佳单位。阿拉善盟图书馆开展“送图书进嘎查”活动,向敖仑布拉格镇图克木嘎查布仁格日勒图书屋配送包含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报党刊、民族文学类、畜牧类等图书500余册、期刊200余册及书架3个。各级文化站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举办了秋季“村晚”、中秋诵读、“感党恩礼赞丰收硕果 促振兴共筑和美乡村”农牧民丰收节等活动近67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6万人次,把精彩的文化盛宴送到了农牧民家门口。
2023年,阿拉善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优质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服务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阿拉善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文化自信,高水平推进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积极培育和推广“善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为擦亮“北疆文化”品牌,贡献阿拉善力量。